新疆日报讯(记者李行 谢慧变报道)南疆的冬天,阳光照在身上暖意融融。2019年12月16日,记者在策勒县城见到亚尔麦麦提时,这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站在自己创办的麻糖厂门口迎接我们,微笑着用普通话打招呼。
从以前没有什么技能,到如今创办麻糖厂,亚尔麦麦提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每一天都在甜甜蜜蜜中度过
亚尔麦麦提的麻糖厂如今初具规模,已经有15人在他的工厂里务工。
亚尔麦麦提让记者戴上口罩进入厂房操作间参观。一进门便闻到了阵阵香味,操作间干净整齐,放置了制作麻糖的各种机器,还有核桃、玉米汁等原材料。亚尔麦麦提说,麻糖是新疆的传统美食,老老少少都爱吃,也很受游客的青睐。但要制作出脆酥香甜的麻糖,在用料上要非常讲究。“我们的麻糖用的都是当年产的新鲜核桃和玉米,所以营养丰富,更加香甜可口。”他自豪地说。
由于重视产品质量,如今亚尔麦麦提的核桃仁白麻糖不仅在策勒县有了名气,还开辟了内地市场,卖到了北京。
在经理室,亚尔麦麦提拿出一盒麻糖请大家品尝。打开米黄色的包装,将一块麻糖放入口中,玉米汁、核桃的香混合了麦芽糖的甜,口感香甜浓郁,味道甜而不腻。
“每天都在和糖打交道,每天都在甜甜蜜蜜中度过!”亚尔麦麦提说这话时满脸幸福。
那些美好的东西又回来了
亚尔麦麦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与父母、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初中毕业后,亚尔麦麦提没有继续上学,因为整日无所事事,便跟着爷爷学经。
爷爷告诉亚尔麦麦提,那些不做礼拜的人是“异教徒”,不要和他们来往,不要进他们开的商店,那些“异教徒”都是要下地狱的人。不断听着类似的话,亚尔麦麦提开始越来越仇视其他民族,言行中充满了偏见和仇恨。人也变得越来越“讲究”,不论吃的还是用的,凡是他认为“不清真”的东西一律不接触,甚至连驻村工作队为村里修的路,他也认为“不清真”。他还不许妻子出去务工,让妻子穿戴蒙面罩袍。看到有朋友不做礼拜,他便不由分说进行训斥,甚至辱骂他们。渐渐地,他的言行举止越来越不合群,朋友们纷纷远离了他。
亚尔麦麦提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当越来越多的朋友远离了他,妻子也对他有怨气时,他觉得苦闷压抑,可又不知道该怎么改变这一切。他固执地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如果不这样做,就上不了“天堂”。
就在这时,一个多年好友找到他,劝他说,你现在的思想越来越极端,再这样下去很危险,你应该去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学习。亚尔麦麦提最终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报名参加了策勒县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的学习班。
在培训中心,宽敞明亮的教室、和蔼可亲的老师、丰盛可口的饭菜、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让亚尔麦麦提很快喜欢上了这里。他一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一边学习法律知识,还选修了糕点制作技术。
学习让亚尔麦麦提开阔了眼界,也去除了脑子里的极端思想。最让他开心的是,慢慢会说、会读、会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了,他第一次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妈妈,你辛苦了,每天给我们做饭洗衣服……你是我最爱的人!”当亚尔麦麦提把信读给妈妈听时,妈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紧紧抱着他说:“我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那一刻,亚尔麦麦提百感交集,觉得美好的东西又回来了。
如今的亚尔麦麦提,孝顺父母,体贴妻子,回家做家务,带孩子。父母、妻子看着他的变化,喜在心头。
将甜蜜事业越做越大
在培训中心,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亚尔麦麦提知道了不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知法守法,如今成为私营企业主,他更加注重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工厂和每个员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既保障员工的权利,同时对企业也是一种保护。”亚尔麦麦提告诉记者,要想企业有好的发展,什么事都要按规矩来。
在培训中心学习的糕点制作技术,如今也派上了用场。亚尔麦麦提告诉记者,他正在改良传统的麻糖制作方法,让麻糖的种类更加丰富,口感也更好。
在经理室的桌子上,记者看到一本介绍水果糖生产机器设备的宣传册,宣传册上的机器,正是亚尔麦麦提计划新进的设备。“现在厂里只生产白麻糖这一种产品,种类太单一。明年我计划开发葡萄汁麻糖和果味麻糖,还要生产月饼、饼干,增强市场竞争力,把麻糖卖到更多的大城市,把厂子做大做强。”亚尔麦麦提说。
在亚尔麦麦提的厂子务工的,都是附近的村民。冬季是生产旺季,工人们每月有2000元到3000元收入,一些贫困户因为有了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实现了脱贫。
能帮助乡亲们增收脱贫,亚尔麦麦提感到十分快乐。“明年还要扩大生产,我准备再招一些工人。只要努力奋斗,工厂的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亚尔麦麦提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