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关键之年,为推进全区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新疆正在开展一系列具有推动意义的活动。
3月25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产业发展部主任、《纺织导报》执行主编董奎勇和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工学博士杨金纯,在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讨班上,就纺织工业现状、生产技术、产业转移、异地投资以及服装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们同时也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董奎勇
科技带动产业发展提升
纺织产业未来发展将呈现纤维消费需求稳步增加、科技加速进步带动产业发展提升、资源节约与生态环保发展特征更加明显、全球产业分工合作进一步深化、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加快的趋势。
人口自然增长、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纤维应用领域扩展,都将成为纤维需求增长的驱动力。从科技方面来看,国际纺织产业科技进步让我们面对更加有利的条件,化工、机械等相关产业科技进步,电子信息、现代材料、生命科学等新兴科技不断创新发展,将与纺织工业融合程度日渐加深。以上这些不仅为纺织科技进步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也将增加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维度,纺织产业体系将由此不断得到延伸和扩展。后期,纺织产业发展还会呈现资源节约与生态环保发展特征更加明显、全球产业分工合作进一步深化、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加快的特点。
建言
我建议新疆科学选择产业,以资源主导,做棉花加工、化纤、纺纱等前端产业链,并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根据产能配套情况,发展织造、染整、服装、家纺等下游产业,适当延伸产业链。以有产业基础的中心城市为基点,发展产业集群,形成配套与规模优势。同时,帮助招商对象优化目标市场结构,合理优化本地、东部甚至周边国家的市场结构。
现在,纺织服装产业高端专业人才缺乏问题严重。随着纺织服装产业向西转移,新疆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渐加大,特别是技术型产业工人出现短缺,加上语言、传统习惯等影响,劳动力稳定性、平均生产效率、成本并无明显优势可言。
我认为,新疆须抓紧培养一批适应当地纺织服装产业需求的高端人才,这是实现纺织服装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端设计型人才、技术型产业工人、生产线纺织工人可以“现学现卖”,但印染、设计等人才还需高学历、有经验的专业型人才担当。
杨金纯
区域发展战略提升产业转移积极性
“国家长期战略”代表政策稳定性、执行力,“本地政策优势”更多代表当前阶段性优惠和利益。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中国服装出口的地区布局进一步优化。各地招商引资、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也得到提升,地区政策很优惠。
当前新疆出台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年)》、《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2014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关于纺织服装工业企业用电价格有关事宜的通知》更是将新疆纺织服装工业企业生产用电统一执行综合到户价0.38元/千瓦时,大大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
建言
我建议新疆纺织产业未来的招商工作中,把“国家长期战略”与“本地政策优势”两个角度同步把握。
新疆各地州要明确将本地的税收、补贴、土地、厂房、用工、融资、能源等方面的突出优惠措施进行归纳总结,清晰列举,并说明与自治区全局优惠的关系。对于重点企业来疆投资,应在充分研究企业的基础上,做出具体方案。另外,建议针对本地区所有优惠政策与中部地区、东南亚地区等竞争对手做对比,便于目标企业清晰掌握。
对于兼具销售型、品牌型发展的企业,本地销售渠道、出口渠道和优惠、原料和成品运输、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应做出充分说明。此外,除了引进外来企业,本地服装企业的利益和优惠也应择优覆盖,这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就业尤其关键。对于新疆而言,培养本地服装品牌企业和引进内地企业相结合是取长补短,也是长久之计。
新疆在做好煤电油运这些基础配套之外,还应做好“区域性商贸构架”的配套,包括专业批发市场、原料采购集散地、半成品或成品分销市场、小型品牌卖场等。依托这些商贸构架配套做市场经济下的“产商结合”,弥补新疆在面料、辅料、设备、软件、分销等方面的不足。
服装产业的公共服务配套也应进一步加强,包括技术培训、技能教育、质量检测、行业资讯信息平台、展览展示、创新交流、行业预警、跨地区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
还应基于自治区全局的产业规划,做好各地州的区域差别化,避免同质化竞争,也能避免产能进一步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