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葫芦是常常出现的神奇之物。如今,阿瓦提县农民种植的葫芦,正演绎着“足不出户”闯市场的神话。
“大约半个月前,我们县的新疆刀郎农民画院,刚刚举行过葫芦画创作培训,为这事我还发了一条微博呢。”12月12日,阿瓦提县委外宣办主任王国纯对记者说。
阿瓦提县是“刀郎文化之乡”、新疆农民画创作基地,这里的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葫芦。原生态的葫芦与原生态的农民画结合起来,刀郎农民画有了新的内涵,葫芦有了广阔的市场。
当葫芦成为艺术品
绘制精美的葫芦,在南疆旅游纪念品“家族”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员。不久前,记者到南疆采访,发现无论是库尔勒市团结街道办事处朝阳社区的葫芦画艺人,和田县巴格其镇核桃王公园里的葫芦架,还是阿图什市头的彩葫芦,喀什市东门大巴扎上的葫芦雕,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景区的葫芦瓶,都成了游客眼中的亮点。
谈起葫芦,从小在南疆长大的塔伊尔江·穆罕默德风趣地说:“葫芦身材好、长相好,哪个民族的人看了都喜欢。葫芦架能遮挡烈日,适合乘凉;葫芦可装水装油,可做瓢做盆;嫩葫芦可入药,成熟葫芦里的籽瓤,也能治病。”可以看出,葫芦在成为艺术品之前,使用价值大于观赏价值。
阿瓦提县号称“刀郎文化的中心地带”,刀郎文化是维吾尔族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刀郎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刀郎人最初生活于荒漠旷野、原始胡杨林中,后来从事农耕,葫芦融入了他们艰苦而闭塞的生活。如今,刀郎人过上了现代化生活,可古老原始、地方特色浓郁的刀郎文化被保留了下来,并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政府的挖掘传承而名气大增,民间艺人在葫芦上进行雕刻、彩绘,也成了刀郎文化的一部分内容。“当葫芦成为艺术品,其身价便倍增。一个价值几十元
的葫芦,被加工成艺术品后能卖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阿瓦提县一些农民又有画画的兴趣和天赋,他们通过画葫芦画增加收入。”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宣传干事胡永清告诉记者。
葫芦画创作队伍日益壮大
记者走进拜什艾日克镇刀郎农民画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堆五彩缤纷的葫芦,从乒乓球大的葫芦到篮球大的葫芦,从双球形葫芦到长把形葫芦,经过农民画家的色彩点缀,都成了“有故事、有内涵”的葫芦。
农民画家玉素甫江·伊明坐在工作台前,手中的电动烙画笔头在葫芦上游走着。他原来四处打工,业余时间雕刻葫芦,5年前,他花一周时间创作的葫芦画,被游客以500元的价格买走,于是他创作葫芦画的兴趣就更浓了。
“农民们喜欢在庭院里种葫芦,又擅于将人和物描绘出来,看到有人创作葫芦画赚钱,立即形成了一支葫芦画创作队伍。这支民间艺术队伍发展到了上百人,各乡镇的农民都有。”阿瓦提县委副调研员李秀军说。
阿瓦提县的葫芦画,都被外地游客买走,雕刻、绘制精美的大葫芦,每个卖到了3000元。不用出家门,不用复杂的设备,不用跑市场,葫芦变成了钱,阿瓦提县政府看到了一个特色产业正在兴起,怎样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葫芦画创作中来,怎样让葫芦画满足不同群体游客的审美需求,怎样不断提高葫芦的附加值,市场最有发言权。今年8月,由当地政府出资,派技术相对精湛的农民画家到河北省内丘县学习了一个月。
玉素甫江·伊明是赴内地学习的农民画家之一,他回来后,创作理念彻底发生了变化,他引进电脑雕刻设备提高效率,创作题材多了几分现代元素,他给不少农民画家当起了讲师。
酝酿建立葫芦种植基地
“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葫芦画,源自农民之手,意在向往和谐。”“又见阿瓦提刀郎手工艺术品葫芦,纯手工雕刻,每个耗工20天,售价2000至3000元,供不应求……”这是记者看到的来自阿瓦提县网友的微博。
王国纯向记者解释:“阿瓦提县是微博大县,不只是我在创作、转发关于本地葫芦画的微博,全县很多微博用户都在关注。打造葫芦种植加工基地,是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愿望。”
玉素甫江·伊明等人到内丘县学习,还有个意外收获,那就是内丘的葫芦加工企业看上了阿瓦提县的葫芦。“他们说,阿瓦提县的葫芦又大又漂亮,在内丘根本没有这么漂亮的葫芦。要是在阿瓦提种植葫芦,然后把长成的葫芦拿到内丘加工该多好。”提到这些,熟悉情况的胡永清一脸激动。
据了解,内丘县一家企业准备在阿瓦提县建立300至500亩的葫芦种植基地。如果这个项目正式实施,阿瓦提县的葫芦就不仅仅种在房前屋后了,一些农民可以在耕地里种植葫芦。每亩地种多少株,产多少个葫芦,都是科学种植,葫芦长成后按订单供应。
王国纯介绍,相中阿瓦提县葫芦的不仅是内丘县。今年,江苏省一家企业在阿瓦提县考察时,也打算把葫芦种植基地建在这里。虽然,这些项目还没正式签约,但阿瓦提县葫芦种植规模扩大的势头已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