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切换
新闻
国家统计局:民生保障行业利润逆势上涨 复工复产后企业效益将改善
2020
04/08
14:06

  本报记者 宁婧报道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前2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体下降,在疫情期间部分连续生产行业以及民生保障行业利润保持增长。

  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107.0亿元,同比下降38.3%。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下降。其中,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化工等重点行业利润分别下降87.0%、79.6%、68.2%和66.4%。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张卫华表示,虽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体明显下降,但部分连续生产行业以及民生保障行业利润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据了解,2月份复工复产企业受各种因素制约,生产水平尚未恢复正常,导致企业生产销售均出现明显下降;用工、折旧等一些刚性支出和有所增加的防疫成本也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疫情冲击下工企利润下降


  对于影响前2个月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疫情导致收入下滑,而固定成本刚性带来的利润下降。防控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停摆”给企业带来了供给冲击,停工停产使得企业区间销售收入非线性下降,而用工成本、房租成本、折旧等具有刚性,成本收入比大幅上升,造成工业企业利润短期大幅下降。二是需求侧,居家隔离导致终端消费和需求的下降,传导到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端。三是中间环节,交通运输的不畅和产业链的冲击,也降低了企业的销售周转率,限制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经济1-2月呈现全面收缩。1月下旬以来,全国严防严控疫情扩散,各地采取“封城”、延长假期、推迟复工复产、减少出行等措施,经济活动停滞。从生产端看,工业增速大幅回落,远低于预期,停工停产和需求疲软构成双重制约;从需求端看,消费增速大幅下滑,贸易自2018年3月以来首先逆差。此外,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有数据以来新高。

  对此,张卫华表示,今年以来,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严重冲击,工业企业利润明显下降。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8.3%,具体原因如下:一是工业生产销售显著下降。为有效防控疫情蔓延,今年全国春节假期延长3天,20多个地区推迟10天开工复产,企业正常生产时间普遍大幅压缩;同时2月份复工复产企业受各种因素制约,生产水平尚未恢复正常,导致企业生产销售均出现明显下降。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13.5%;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7%。

  二是成本费用上升挤压利润空间。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未恢复正常,但用工、折旧等成本及各项费用刚性支出不减,同时防疫成本却在增加。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4.19元,同比增加0.85元。

  三是工业品价格下降。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2%。重点支柱行业产品出厂价格不同程度下降,如化工下降4.3%、煤炭开采下降4.1%、电子下降2.2%、电力下降0.9%、汽车下降0.6%。

  工企利润未来有望反弹

  对于未来工业企业利润的走势,刘哲认为,从复工复产率来看,规上企业的复工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中小企业的复工率也达到了70%左右。但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还有三个制约因素:其一,简单观察复工数据会高估企业的供给能力,部分企业,尤其是规上企业,已经复工但是并未达产,企业的实际供给能力仍未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第二,在产业链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海外疫情的蔓延,会传导到中国企业,造成二次冲击。海外产业链中断会影响中国企业的正常生产,而海外需求萎缩会对外贸企业订单带来负面冲击;第三,中国国内正常的社会活动和需求的恢复滞后于企业复工,将成为下一步制约企业利润恢复的重要因素。预计未来工业企业利润的恢复会低于预期,呈现出“慢复苏”的趋势。

  “我国工业体量依然可观,基础工业和防疫物资保障有利,线上经济活跃发展,经济发展韧性和潜力仍大。中央及地方近期持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和推动复工复产,政策效果将不断显现。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但境外疫情仍在加速扩散,防控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预计3月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明显反弹。”郭晓蓓进一步说道。

  张卫华表示,当前,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进度逐日加快,经济社会秩序正在有序恢复。下一阶段,随着全国上下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快,疫情造成的短期冲击将逐步缓解,工业企业效益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1-2月部分连续生产的行业以及民生保障行业利润仍然保持着逆势增长。1-2月份,烟草、有色、油气开采、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1.5%、28.3%、23.7%和2.2%。此外,医药行业利润同比下降10.9%,降幅明显小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业内专家指出,烟草、有色、油气开采等行业国企的占比较高,此次疫情的复工复产中,国企组织能力最强,复工速度较快;此次疫情也使得医药健康、防疫物资等企业利润大幅改善。

  此外,不同于离散工业,有色、油气开采等行业都是连续生产的流程工业,春节时不少企业停工,但这些企业不会出现排产上的中断,一直有员工在保持连续生产,因而对这些企业而言,复工的困难并不突出。

  对此,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主任江飞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农副食品加工业等消费品制造业利润相对坚挺,一方面是因为居民刚性需求在疫情期间不会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上述行业一般在年前都有较高的库存,即便生产停滞也不会严重影响销售,作为生活必需品,其供应也获得更多政策上的保障。

  对于未来工业企业利润的走势,江飞涛认为,未来工业企业的效益将取决于复工达产的推进与需求不确定性之间的博弈。“3月份开始,大部分工业企业已实现复工,此前我们预计疫情获得控制后,被压制的需求会有一个报复性的增长,但现在这个预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一方面,近期海外疫情迅速蔓延,外部需求大幅减弱,全球经济存在衰退风险;另一方面,需要高度关注国内疫情是否会影响居民收入,进而压制消费需求,从而挤压工业企业的利润。”江飞涛进一步指出。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