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内一片繁忙。在新疆紫晶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12台LED蓝宝石单晶炉正在加速运转,几位工作人员在操作台前查看炉内蓝宝石晶体的“生长”情况。自2011年底第一批蓝宝石晶体下线以来,这里已成为撬动新疆LED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该公司总经理赵兴俭说:“我们已接到不少来自内地和台湾的订单,今年蓝宝石晶体总产量预计达5000公斤。”
该区招商局局长张鎝文告诉记者,如今,像紫晶光电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新市区)已有66家,占全疆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5%。
“2012年,高新区(新市区)招商引资总额突破400亿元大关,引进了240多个大中型项目。这些项目完全符合产业导向,其中工业项目全部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张鎝文说,“主打‘高新牌’一直是我们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十八大后,创新驱动战略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次,我们更坚定了以高新技术为导向,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现在我们招商引资不贪大求全,不仅比GDP贡献率和工业产值,更看重科技含量。”
从1992年成立至今,高新区(新市区)经历了一般工业园区发展传统产业的瓶颈期后,彻底扭转了发展思路。目前,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煤电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为主,配合现代服务业的“5+1”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形成。
在北区工业园,该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杨柠指着一栋新落成的七层白色大楼说,这是新疆首个生物医药类专业“孵化器”,总投资5.1亿元。目前投资1.2亿元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一些大型中试设备仪器基本到位,今年预计有9家药企和科研机构入驻。
“国家级医药物流配送企业国药集团新特药业已于去年9月入驻北区;自治区药物研究所(自治区哈萨克医药研究所)、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和自治区维吾尔医药研究所等3家科研机构正在积极筹备入园;由十余家药企联合成立的天山(西域)特色生物与民族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经凸显组团优势。未来三年,北区将打造完整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产业链,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医药‘硅谷’。”杨柠说。
“今年,我们计划成立两个院士工作站、建成三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引入5个博士后工作站,同时大力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科技人才,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50亿元,以科技为引领,助推高新区(新市区)实现新一轮转型升级。”高新区(新市区)区委常委汤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