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狼塔古道是穿越新疆北天山最漫长和危险的线路。 庞志华 摄
刚从央视《探索发现》科考队下来的新疆呼图壁县县委书记孟凡刚15日在当地牧民家中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打开‘三扇门’,增加农牧民收入”成为他介绍此次科考成果的高频词,一条呼图壁县绿色崛起之路通过他的介绍愈发清晰。
11月初,孟凡刚陪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开始深入当地天山狼塔古道,穿越新疆北天山最漫长和危险的线路,对该县白杨沟、哈拉莫伊纳克达阪等地进行科考,科考队成员通过勘查形成了一条有关呼图壁县“绿色崛起”的共识。
呼图壁河发源于河源峰,在当地哈萨克语中,河源峰被称为狼塔,意为有群狼守护的塔山。河源峰海拔高度5290米,山势陡峭,型如尖塔。 庞志华 摄
第一扇门:文化旅游兴县找到“突破口”
通过科考,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中心主任巫新华认为,康家石门子岩画上的女性形象应该是中国最早西王母的形象,这一重大发现将在国内、国际引起轰动。
他认为,新疆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都是丝绸之路大通道。天山是最主要的通道之一。当时,天山通道中道的水草和交通条件最好,呼图壁刚好处于这个位置。呼图壁的康家石门子应该是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才会有这样大规模的岩刻岩画出现。
孟凡刚说,科考队的重大发现对呼图壁县提出的“文化旅游兴县行动计划”来说,找到了文化的魂和根,这将引发呼图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一次“大爆发”。
他说,呼图壁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将结合康家石门子岩画和狼塔古道等优势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推动旅游业与其它产业协调互动发展。
呼图壁县县委常委刘晓成说,呼图壁县计划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南部山区的旅游规划,把这条旅游线路变成呼图壁牧区牧民新的致富途径,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新疆中心主任巫新华认为,康家石门子岩画上的女性形象应该是中国最早西王母的形象,这一重大发现将在国内、国际引起轰动。 庞志华 摄
第二扇门:美丽乡村找到“源动力”
在科考过程中,孟凡刚一路带队走在最前面,作为领队的“探路者”,孟凡刚每到一处都要走进地窝子、小木屋看望牧民,他可用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和牧民们交谈。
孟凡刚说,来自普通民众的心声是政府制定规划和工作的“源动力”,这次科考除探讨呼图壁“绿色崛起”之路外,还需要了解到百姓真正需要什么?
来到牧民家里,孟凡刚暖心地问牧民:“冬天来了,我来看看大家,了解一下大伙儿越冬的物质储备情况,还需要政府做哪些服务?”
有着十余年户外丰富经验的户外向导庞志华说,他带过很多支科考探险队伍,但近距离见到“一县之长”能用哈萨克语和牧民谈笑风声还是第一次,虽然他听不懂,但可以感受到牧民发自内心的激动。
在关心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之余,孟凡刚还为牧民讲解新疆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他说,作为呼图壁的一份子,大家要当好维护社会稳定的情报员,共同守好呼图壁县的南大门。
在呼图壁县雀尔沟镇霍斯铁热克村的冬窝子里,43岁的沃哈西听完孟凡刚讲完政策后说:“孟书记讲的内容我们全听懂了,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不能光守着金山银山不会用,脑子里不能光有极端的想法,那样子不行。”
孟凡刚说,旅游是“绿色银行”,呼图壁要依托南部山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这一朝阳产业,不仅要守住绿色青山,还要拥抱金山银山。
孟凡刚说,来自普通民众的心声是政府制定规划和工作的“源动力”。 庞志华 摄
第三扇门:“绿色崛起”之路找到“方向”
据悉,呼图壁县在做大做强旅游业上,提出要打造新疆文化旅游转型发展新高地,围绕汽车、文化、旅游等几大发现,努力把呼图壁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旅游明星城市。
孟凡刚说,这次科考队的“破冰之举”打开了“绿色崛起”之路的三扇门,呼图壁县将举全县之力依托康家石门子岩画和南部山区旅游资源,以文化旅游为突破口,全速加快呼图壁县“绿色崛起”的跨越发展。
他说,呼图壁要以更高质量、更快速度、更好的发展,将文化旅游作为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和“一号工程来实施”,让呼图壁县的知名度、美誉度与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相契合。
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党委书记袁伟说,此次科考为呼图壁做好全域旅游,特别是南部山区的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雀尔沟镇下一步做好整体旅游规划提升打下了基础,他们有信心将这里发展成为呼图壁“绿色崛起”的龙头。